康熙与鳌拜的事件 鳌拜的确不是奸臣,没有谋反!就连处置了他的康熙皇帝也是肯定他的功绩的。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对诸王贝勒大臣们说:“忆及数事,朕若不言,无敢言之人,非朕亦无知此事者……我朝从征效力大臣中,莫过于鳌拜巴图鲁者……鳌拜功劳显著,应给世职。”雍正帝即位后,“赐鳌拜祭葬,复一等公,世袭罔替”,并于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这些都说明,即使是在清代,鳌拜也不是奸臣,而是被清帝褒奖的有功之臣。 鳌拜为什么最后会被康熙皇帝处置清算?是因为他功高震主,切独擅专权,与康熙皇帝的君权形成激烈的冲突。鳌拜代表着满洲关外旧臣的势力,长期把持着朝政;但随着康熙皇帝日渐长大,围绕在皇帝身边,新的满洲贵族也在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康熙帝为核心,康亲王杰书、安亲王岳乐、大学士明珠、索额图等组成的新的势力集团,他们并了解也不留恋关外的生活,一心想的就是统治全中国。两个集团相争的结果,就是皇权的胜利! 鳌拜从清太宗皇太极始,到康熙朝终,辅佐了三代帝王。在太宗、世祖两朝都是战功赫赫的勇士和将领。特别是在太宗病逝、世祖即位的问题上,鳌拜带领两黄旗将士坚定地站在了“立太宗子”的立场上,并从未向多尔衮屈服过。所以在多尔衮死后的顺治八年正月,鳌拜被升为议政大臣;闰二月,又以军功而得嘉奖。从此,作为内大臣之一而常伴顺治帝左右,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直到顺治十八年正月,顺治帝病逝。 1661年,顺治帝病逝于养心殿,8岁的皇子玄烨即位,为康熙帝。按照顺治帝的遗诏国家政务由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大辅臣代为掌管。 之所以选外姓辅臣来辅佐幼主,顺治帝是有鉴于自己幼年登极,朝政被自己的十四叔把持,而产生的诸王争权,严重威胁皇帝的权威的经历。因此,希望借外姓大臣辅政来抑制诸王贝勒权势的增长。同时,这四位辅臣都是追随太宗和顺治帝多年的元老,并同属于皇帝亲将的上三旗,在朝中地位更是无人可及,的确是托孤的最佳人选! 顺治帝本以为自己吸取了其父皇太极的教训,临终安排好了一切。但是,随着辅政时间的推移,康熙帝的长大,皇帝与辅臣之间的矛盾日渐激烈! 在四大辅臣中,逐渐专权的就是鳌拜!本来,按照顺治帝的遗命,索尼位列四大辅臣之首,本应发挥首脑作用。但是,从努尔哈赤时代就开始追随皇帝左右的索尼,此时已是历经四朝,年老多病,力不从心了;而遏必隆生性懦弱,且与鳌拜交好;苏克萨哈虽说是公主的儿子,出身高贵,却因曾是多尔衮的旧部,不为众人所服。这样,鳌拜的权力就越来越大,开始了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的生活! 鳌拜的骄横专权到了何种地步,可以从以下几个事件中看出一般: 作为辅政大臣,说是辅佐皇帝处理政务,但是鳌拜实际上是在代康熙帝行使皇权。凡事在家议定,甚至“红本已发科抄,辅政大臣鳌拜取回改批”。同时,他还将部院衙门各官,尽换成他的门徒,俨然成了当时的太上皇! 新年朝贺,鳌拜也是身穿黄袍,头带与康熙帝同式样的冠冕,仅在帽结处与康熙帝有所区别! 1667年,康熙皇帝14岁了,7月,举行了亲政大典。但是,鳌拜并不想归政于皇帝,依旧把持着朝政,从而使他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最终的爆发,是鳌拜为打击正白旗势力而掀起的“圈地运动”。清初进关圈地时,镶黄旗分得保定、河间、诼州一带土地;正白旗因是多尔衮的亲兵而分得了蓟县、遵化、迁安一带的土地。二十多年过去了,旗民已经在各自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了,但鳌拜为了打击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借口当年多尔衮把镶黄旗应得之地给了正白旗,下令户部重新丈量,将蓟县、遵化等地拨给镶黄旗,另圈别处给正白旗。苏克萨哈为了维护本旗的利益,坚决抵制,双方吵闹到了康熙帝那里。 康熙帝命大学士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前往蓟县、遵化实地勘察。三位大人不满鳌拜的所作所为,坚决主持正义,上疏力谏,反对强夺正白旗土地。因此而惹恼了鳌拜,竟然被鳌拜假传圣旨,杀了三位大臣及家人百余口!并且在早朝时,大摇大摆地走上金銮殿,傲慢地对康熙皇帝说:“启禀万岁,苏纳海违背圣命,拨地迟误,并勾结朱昌祚、王登联妄奏欺君,均已被臣逮捕处死!” 闻听此言,满朝皆惊。但是,康熙皇帝却稳坐御座之上,一言不发。鳌拜见皇帝没反应,又说道:“万岁,臣还有本奏,苏克萨哈是个大奸臣,蓄谋篡权夺位已久,暗中勾结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幸亏被臣及时发现,臣现已将其逮捕归案,欲车裂杀之,以报皇恩。请皇上准奏!” 苏克萨哈是公主的儿子,与康熙皇帝有着血缘之亲。要杀苏克萨哈,康熙帝当然不能坐视不管。鳌拜便在庙堂之上与康熙帝争吵起来,并三步并两步地冲上御案,抓住康熙帝的龙袍,恐吓道:“我说杀得就杀得,你小小年纪知道什么!”说完,便扬长而去,并立即传旨绞死了苏克萨哈,灭其全族! 此事之后,鳌拜的擅权终于彻底激怒了康熙帝,从而使康熙帝及孝庄文太后下定决心要除掉鳌拜了!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孝庄文太后为康熙帝选择了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为后,从而使索尼的势力完全地倒向了皇帝,形成了对鳌拜的威慑。 就是在康熙帝选后的这件事上,鳌拜也认为:册立皇后是朝中大事,太皇太后没有和他商量,就是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揪集遏必隆一起反对。但孝庄文太后以自己的威望,坚持己见,最终促成了这桩婚事,为皇帝赢得了后援。康熙帝在同时,也选择了索尼的儿子索额图作为除掉鳌拜的助手。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势力开始倒向皇帝的一边。终于,康熙八年五月,时机成熟了!康熙帝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调离京师,用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城的卫戍权。召集侍卫宣布鳌拜罪状,于十六日下旨要鳌拜单独进宫商议国事。 鳌拜无所顾忌地进宫来,看到御花园里吵闹的布库少年还不为意。在跨入内宫门槛的一瞬间,这群少年扑了上来,将他擒住。康熙帝马上命索额图率领侍卫军前往捉拿鳌拜的家人和同党;同时,命大臣开列罪状,晓谕朝野。 康熙帝开列给鳌拜三十条罪状,其中与结党擅权有关的就有二十二条,另有不尊太皇太后二条,对册立皇后妒忌、私买奴仆等五条。可见,鳌拜最终获罪的原因,还是他结党营私、擅权专横,阻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与君主的乾纲独断形成了强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
想了解这件事,那就得先明白国库和康熙的私库不是一个概念,也就是户部和内务府区别,国库也就是由户部掌管,是整个大清国的财政根本,康熙的私库也就是皇帝个人的账户是内务府。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这些皇子大臣可欠的不是康熙个人的钱,而是大清国财政的钱,因为他们欠的是户部的钱,如果欠皇帝的钱,那康熙得整死他们,他们不敢欠皇帝个人的钱,但是欠国家的钱他们就可以懒着了,所以就他们压根就没想过还钱。
先说一说户部和内务府的区别
在清代户部就相当于国家经济的存储账户,而内务府则是皇帝个人的经济存储账户,虽然很多人都认为天下都是皇帝的,那户部的钱也是皇帝的,这么想是不对的。
在历朝历代很少有皇帝去挪用户部的钱,因为那样很容易背上昏君之名,而自诩为一代明君的康熙,更是不会去挪用户部的钱,所以康熙自身是非常节俭。
清朝自顺治入关以后,一直到道光时期,这中间没有任何一个皇帝挪用过户部的钱到内务府,包括擅长游江南败家的十全宝宝乾小四。
而在清朝历史上皇子们一般不会去找户部借钱,大多数皇子们如果开销比较大,都会去找内务府借钱,因为道理很简单,找户部借钱就相当于是向国家借钱,那你是必须要还钱的,而找内务府借钱那就相当于儿子找老爹借钱,自古以来儿子找爹借钱有几个会还钱的?所以真有这种事发生,皇子们也是先去找内务府借钱。
历史上皇子们只会找内务府借钱,不会去找户部借钱
借钱这个事也确实发生过,不过历史有记载的就是太子胤礽,而胤礽是向康熙的内务府借的钱。
康熙不只是一代明君,更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慈父,他对儿子们都很宠溺,尤其是对太子胤礽。
历史上的康熙知道太子胤礽花销很大,他非但没有把儿子往节俭的方面调教,反而纵容胤礽大肆花销,而且康熙特意交代内务府,每年拨给胤礽东宫的金钱要比给自己的开支还得多三四倍。
所以说历史上的康熙是一位慈父败坏了儿子,他自己确实很勤俭节约,但是他支持自己的儿子胤礽挥霍无度,也造成了后期胤礽骄纵暴躁的性格。
可以说历史上的康熙是勒紧裤腰带,把钱都给儿子花,因此来说有胤礽这样的记载,就不难看出康熙其他的儿子如果借钱的话,肯定是去找内务府借钱,而不是去找户部,毕竟老爹康熙好说话,钱还不还都不重要。
历史上皇帝的一切开支比如给嫔妃的每月零花钱,子女嫁娶,赏赐嫔妃或大臣等等一系列开支都是从内务府支取,那么内务府的钱是从何而来呢?
在清代满洲贵族都有包衣奴才之说,那皇家更有很多包衣奴才,而这些包衣奴才有的获得重用出任了各省要员,那当了大官,也不能忘了孝敬主子,只不过他们的主子是皇帝而已。
康熙晚年大修园林,内务府的钱不足以支撑康熙这么挥霍,康熙想做一代明君,还不敢去找户部借钱,所以就轮到了康熙的包衣奴才们孝敬他了。
所以这也造成了康熙晚年吏治腐败,这都和康熙过度纵容这些包衣奴才贪腐很大关系。
这种现象到了乾隆时期更加变本加厉,乾隆中后期和珅掌管内务府,他把崇文门税务并进了内务府收益,这就相当于皇帝找老百姓收保护费一样,除了崇文门,乾隆中后期在山海关、承德、张家口等地都设立了税务门卡,这比收入以税务的名义全部进了乾隆的私人口袋。
乾隆养了一个历史级别的大贪官和珅,都知道“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话,记住这句话说的是嘉庆吃饱,不是大清吃饱,历史上真的是嘉庆吃饱了。
因为嘉庆把和珅的财产抄没以后,和珅90%的财产全部进了嘉庆的内务府,也就是嘉庆的私人钱包。所以说嘉庆吃饱了。
康熙朝官员俸禄确实很低,但是也没人敢去找户部借钱
《雍正王朝》中交代是老八胤禩当时掌管户部,他利用户部收买人心,拿国家的钱去给自己收买人心,谁借钱都给借,所以才造成了户部亏空。
其实历史上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事情,因为在清代户部钱款拨用有着很繁琐的手续,不是主管户部的尚书一句话就能拨用的。
所以这不是老八一个人能批下来的事,因此电视剧中出现所谓的康熙晚年大批官员找户部借钱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康熙朝官员俸禄很低,所以很多官员俸禄不足够开支,那么他们就把手伸向了权力,利用手中权力贪腐,这也是康熙晚年官场贪腐成风现象的主要原因。
康熙也是深知此点,但是康熙晚年精力也不足以再进行大的制度改革去整治这些问题,所以康熙晚年出现了很矛盾事情,康熙一面痛恨贪官,他的内务府一面还享受着贪官的孝敬,同时康熙还重用表彰廉吏,但是另一面对于贪官康熙还模棱两可。
这是康熙晚年最矛盾的地方,还是主要在于晚年的康熙没有魄力再去进行全面改革了。
所以雍正登基后开始大力推行雍正新政进行改革,彻底清查亏空,然后整治贪腐现象取得了很大成效,并且雍正深知官员俸禄不高的困苦,他出于体谅官员,所以设置了养廉银制度,也就是用高新去养廉,这样杜绝官员贪腐。
可以说雍正改革彻底清除了康熙晚年的社会积弊问题和吏治腐败问题,但是这一风气维系到了乾隆中后期又再度重新回到了康熙晚年的那种问题。
乾隆晚年也和他爷爷康熙差不多,开始纵容贪腐,以至于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成为了滋生腐败的摆设,很多贪官一面贪腐,一面还拿着养廉银,到了乾隆朝晚期的官员那油水可以说比康熙朝晚期还多得多。
康熙小的时候找一位大臣借钱,但是被拒绝了,当时他生气的说六年以后要砍他的脑袋。但是后来康熙长大了,明事理了,并没有和这位大臣计较以前的事情,而是重用了这位大臣。
康熙是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有君王之一,也是清朝时期非常有名的一位君王,他从8岁的时候,就登基做了君王,一共在位了61年,康熙统治时期,做出了很多功绩,比如他智斗鳌拜,后来还除去了吴三桂的势利,打败了俄国,保住了国家的江山,也正因此,康熙被称为是一代明君,被后世所称赞。然而每个人都有小的时候,康熙小的时候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孩子,也会哭,会闹,会发小脾气。
康熙在8岁的时候,户部有一个专门掌管钱财的人,他叫陈廷敬,有一次年幼的康熙找他借钱,陈廷敬问康熙借钱干嘛?康熙说自己想买点东西。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是君王了,陈廷敬不敢拒绝他,于是就说自己领了工资以后,会借给他钱。康熙听到以后就很不开心,并且命令陈廷敬打开国库,给他拿几万两,让他痛痛快快的去买东西。这个时候陈廷敬直接了当的拒绝了,并向康熙说明了原因。当然那个时候的康熙不懂,他以为陈廷敬是欺负自己没有亲政。于是就说了狠话,说等自己亲政以后,一定要砍了他的脑袋。
6年以后,康熙终于亲政了,这是对于之前和陈廷敬的事情,早已经忘了,康熙忘了,陈廷敬却不敢忘。每天都心惊胆战的,几次找康去辞职,想要离开。敏感的康熙想起了以前的事情。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不是那个无知的小孩了,他不会乱发脾气了。所以他嘉奖了陈廷敬,并且重用了陈廷敬。
三年前的聊天记录还能算证据吗 可以作为证据的【拓展资料】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 、微信等电子通信工具由于其便捷性,受到越来越多人欢迎,人们在进行交往,包括合同签订、履行等商业交往越来越频繁使用。很...
老婆查岗微信怎么隐藏好友? 先将微信导入X分身,打开X分身,点导入应用,导入微信。打开X分身找到“微信伪装”并打开。开启微信伪装功能——添加联系人。 找到你要隐藏的联系人,长按左上角的“详细资料”,跳...
红花贝贝三刀剁手指,直播间被封,这是真性情还是走极端? 这肯定是走极端啊,真性情不需要用剁手指来表示,这只是体现在性格上面的耿直豪爽而不是这种伤害自己身体的做法,这不是极端是什么?如果你的身边有这种人...
微信聊天记录备份一直处在“正在等待微信准备数据”是怎么回事? 微信聊天记录怎么备份?在这个网络大数据时代,我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安全性,特别像微信,没有提供直接恢复微信聊天记录的功能,有很多小伙伴在丢失...
qq怎么看隐藏会话 QQ查看隐藏会话的方法是:打开手机QQ,点击界面左上角的头像。然后点击“设置”。进入到“设置”界面后,点击“通用”。进入到“通用”界面后,点击“聊天”。进入到“聊天”界面后,点击“...
微信怎么搜索聊天记录? 可参考vivo手机的操作方法:在与微信好友的聊天界面--点击右上角“...”--查找聊天记录--输入聊天内容关键词,即可快速找到与该好友的聊天记录。怎么找两个人的对话框中一个人...